close

裘小鈴一向對自己的家族史很好奇(可能上輩子屬貓吧),以前就常巴著奶奶問她老家的事情,所以對於奶奶的出身背景還算略知一二,不過,對於爺爺的家族故事就不甚了解,爺爺除了講自己從軍的事情(尤其是搬來台灣之後在黑貓中隊、沖繩、專機中隊)之外,對於自己的出身卻很少提及,頂多就是說他從小就是孤兒,只念到小學就畢業了,簡單帶過自己的故事。

 

而我對於這檔事卻一直很好奇,但是一直找不到適當的時機問爺爺。我想知道為什麼爺爺變成孤兒(不是還有媽媽嗎?家裡掛著祖奶奶的照片呢!)可是又擔心引起爺爺情緒波動,所以從來沒有問出口。而自從上次在爺爺家跟爺爺聊天,爺爺提到自己的父親、我的曾祖父過世時的情景,我才知道,原來爺爺是在九歲的時候沒了父親。

 

上週日(2009,5,17)又是在餐桌上,大家聊天提到兩岸直航,怎麼對岸親戚都沒來台灣玩玩,爺爺突然話鋒一轉說,來了就要給錢,之前給大陸那些錢已經夠多了,如果沒給那麼多錢就可以無憂無慮的養老……爺爺接著說,他寧可捐一百萬元給孤兒院,因為他就是在孤兒院長大的,對於孤兒院是非常感念的!

 

聽見爺爺又提起小時候的事情,我抓住機會順勢就問,「爺,你小時候為什麼住孤兒院啊?不是還有媽媽在嗎?」爺爺打開話匣子就是一場串的故事了(裘小鈴樂得在心裡偷偷做筆記,哈哈)

 

爺爺說,九歲那年的大年初二,父親過世了,母親一個女人家沒有謀生能力,沒辦法養育孩子,所以透過上海當地一位名叫「王一亭」的大善人,安排住進了孤兒院。在這間龍華孤兒院(參見文末附註),爺爺學會了印刷技術,也念了書,爺爺住在孤兒院七年,直到十六歲時,蘆溝橋事變發生後,他才離開孤兒院從軍。爺爺說,這所教會辦的孤兒院給了他很多技能,至少他在這裡學會了有用的印刷技術。我想,除了印刷術之外,爺爺寫得一手好字,懂得英文,都是在這裡培養出來的呢!

 

*1:要查詢八十多年前的事情是有點難度的,稍微 google 了一下,果然有王一亭這個人,以及上海龍華孤兒院。根據網路資料,王一亭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書畫家,賣畫所得大多用於慈善事業;而上海龍華孤兒院則是商務印書館創辦人之一的高鳳池及王一亭等人參與創立的。

 

*2:根據上海縣志,清代和民國時期,社會名流和地方紳士以公產田租收入和社會捐款為經濟來源舉辦慈善團體,從事醫藥、衛生、教育等公益事業和經辦收容遊民、孤兒等善舉,以建於龍華鎮的上海孤兒院影響最著。1917年(民國6年)閔行廣慈苦兒院創辦,至1932年養有貧苦孤兒數千人,擴充院基40餘畝,添加院舍百餘間。這些團體一部分在戰亂中停辦,大部分在解放後人民政府實施社會救濟後先後停辦。

上海孤兒院。又稱龍華孤兒院。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夏,高翰卿、李平書、王一亭、沈縵雲等集議並籌款3000餘元(銀圓)在南市創辦孤兒院。1909年(宣統元年)6月遷人龍華鎮新址。有房屋40餘間,耗資(連地價)34500元(圓)。是年收養孤兒百餘人,1913年(民國2年)200餘人,1937年達700餘人。19061937年,收養4000餘人。實行半工半學,學,按小學學設一年級至六年級,工,男開設藤工、木工、織布、印刷4科,女開設縫紉、烹任、園藝、看護、刺繡5科。1937年上海淪陷後孤兒疏散,學舍為日本侵略軍佔用,盡遭洗劫。抗戰勝利後先後開設戒煙(鴉片)所、龍華診療所。19501955年,上海市民政局開辦兒童保育院。1956年址由協昌縫紉機廠遷入使用。

 

*3:亦根據上海縣志,龍華孤兒院資訊如下:

 

名稱

地址

成立

資產

主要情況

停辦

龍華孤兒院

龍華路2544

1906

(清光緒三十二年)

28.344 田產、10間房屋,後擴展至40餘間

收容孤兒

解放後改為兒童保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橘子真好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